在冰雪逐渐消融的三月,冬残奥会紧接着冬奥会揭开了序幕,接棒冰墩墩,这个冰雪世界又迎来了通红可爱的雪容融。
中国视障运动员李端,以触摸的方式找到火炬基座,最终点燃了冬残奥会的圣火。
接棒冰墩墩的雪容融来了
作为拥有世界级传播资源大IP,奥运吉祥物自带顶级流量话题,它们走入群众视野的时候,不但传达着奥运会的举办理念,更传达着奥运主办方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和一些商业目的为主的IP不同,奥运吉祥物的设计不会太过突出个性或者狂飙创意,它们在原型选择、形象设计、甚至名称的选定上都更为倾向于众人皆知、老少咸宜的“大众选题”,以期更为广泛地走到各国人民的心里,达到四海一家亲的目的。
以大红灯笼为原型的雪容融,名字蕴含着春节、包容、相知相融的美好愿望,不仅戳中了中华民族DNA中浓浓的节日情怀,还寓意着温暖世界、点亮梦想,无比贴合冬残奥会的特点。
同样别出心裁的还有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开创性地以民间非遗工艺的绒线勾花替代了以往的鲜切花束:
玫瑰象征着友谊;
月季象征着坚韧;
铃兰象征着幸福;
绣球象征着团结;
月桂象征着胜利;
桂花象征着收获;
橄榄象征着和平;
冬残奥会的特供花束还更多了一支蓝色的波斯菊,象征着运动员们的坚强不屈。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出自于上海市级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人、恒源祥绒线编结师励美丽,以双奥品牌恒源祥传承的非遗技艺编结制作,发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制作而成。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盛会,愿冰雪早日消融,祝奥运之花永不凋零。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暂无评论